快速导航×

挖掘多彩湖湘文化构建美育课堂新样态发表于: 2024-10-12 22:37:50

  习强调:“做好美育工作,要坚持立德树人,扎根时代生活,遵循美育特点,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。”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,我们应把思政课堂搬到现实场景中,借景助教、寓教于美、以美育人,丰富高校美育课堂的时代意蕴,厚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底色,推动实现新时代美育与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质效。

  挖掘红色文化,锤炼美育精神。今年3月,习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强调:“学校要立德树人,教师要当好大先生,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,更要上好思政课。”红色资源蕴含着跨越时空、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,应把美育“小课堂”同红色“大资源”结合起来,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血脉。把课堂搬到革命纪念馆、烈士陵园、烈士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,在引导学生感受红色历史、听讲红色故事的体验中,坚定理想信念、锤炼精神信仰、涵养家国情怀。把美育“小课堂”同社会“大课堂”结合起来,传承红色基因,奏响青春之歌。红色资源启人、润人、育人,要善用红色资源讲活历史大课、讲透理论大课、讲深情怀大课,在新时代文明实践、寻访革命旧址、重走红军路、志愿服务、研学旅行等活动中,达到“触景生情、化情为意、以意促行”的美育教育效果,引导学生立志、明德、成才。把美育“小课堂”同建设“大师资”结合起来,推进红色文化助力青春担当。习指出:“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,坚持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。”因此,必须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横向发展、纵深发展,塑造学生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。

  挖掘特色传统,提升美育素能。习考察湖南时指出:“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,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,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。”挖掘特色传统,提升美育素能,让优秀传统文化“活起来”“潮起来”。一所文化馆就是一座基因库,一件文艺作品就是一本教科书,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、生命力。在体验式、场景化、交互式教学中展现传统文化、民族文化、民间文化、地方文化的意蕴,增强课堂的氛围感、敬畏感和参与感,促使教师教学、学生创作达到最佳效果,让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学生的美学审美,在润物无声中延展学生的视角认知。让教学“动起来”。结合本土文化的风貌特色和美育课程的类型特点,借助图片、音频、影像、戏剧及虚拟现实等多重方式,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、协同推进的教学机制和以美育人的教学体系,增进学生对于乡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,提升学生学美创美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。让学生“热起来”。要用“外热”提升“内温”,指导学生在本土民俗文化、民间工艺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感知中提升艺术鉴赏力,在绘画、摄影、电影与数字艺术、雕塑、建筑等艺术创造中提升艺术表现力,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、文化底蕴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提高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,塑造健全人格和美育素养,塑造学生博大的心胸格局。

  挖掘绿色资源,拓展美育空间。习在考察湖南时强调:“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、蓝天净土,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。”湖湘大地万年之风、千年之雅、百年之颂,构筑了湖南人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底色,是湖南人民加快实现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的底气和动力。“以美培元”,助推美育学习入脑入心。知美方能ng体育官方网站行美、致美,让学生“上接天线”“下接地气”,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,进车间、进社区、进田间,深入基层创造作品,扎根一线奉献青春。“以美聚力”,助推美育教学落实落地。引导学生通过学术交流、田野考察、成果汇报等多种途径,将学思践悟逐步转化成文创设计、理论思考、品牌塑造等具体实践,在景区小镇、节庆演艺、影视戏剧、酒店民宿等文创阵地的建设和升级中积极发力。“以美赋行”,助推美育实践见行见效。借助场景化美育教育丰富多元的审美体验,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、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同时,增强保护、开发、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自觉意识,在“场景化”教学中实现“教”与“学”的有效互动、“知”与“行”的有机统一,为美育深度赋能。

  【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。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“‘场景化’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——以《摄影》课程为例”(HNJG-20230936)阶段性成果】

NG体育花卉公司
TOP
导航 电话 短信 咨询 地图 分享